《犹抱琵琶半遮面》上一句是什么?答案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这短短十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最为人称道的名句之一,它不仅点明了琵琶女出场时的姿态,更象征着一种含蓄的美,一种欲语还休的朦胧之感,也因此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经典成语。
“千呼万唤始出来”,描绘的并非简单的出场过程,而是琵琶女在被邀请后,迟迟未现身,经过反复的呼唤才最终露面的场景。这其中包含着多种情绪:琵琶女的羞涩、矜持,甚至可能还有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和犹豫。她不是轻率地出现在众人面前,而是经过一番心理挣扎,最终才缓缓走出。这“始出来”三个字,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更突显了琵琶女内心的波澜,为她接下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举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犹抱琵琶半遮面”,则更进一步刻画了琵琶女的神态。她虽然出来了,却依旧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这“犹抱”、“半遮”两个词语,将琵琶女内心的羞怯和矜持展现得淋漓尽致。琵琶,不仅是她的乐器,也仿佛成为了她掩饰自己情绪的屏障。这是一种含蓄的美,一种欲言又止的姿态,更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激起了人们对这位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好奇。
这两个句子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一个鲜明而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她不是一个轻浮、放荡的女子,而是一个内敛、含蓄、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女性。她的出场方式,预示了她接下来的人生故事,也暗示了她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精湛的诗歌技巧,将琵琶女的出场描写得如此生动传神,这并非偶然。他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使这两个句子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意蕴深厚。首先,“千呼万唤”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邀请琵琶女的反复和艰难,也暗示了琵琶女内心的纠结。其次,“犹抱琵琶半遮面”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琵琶比作面纱,巧妙地将琵琶女的羞涩和矜持表达出来。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句子与整首诗的意境完美融合。整首《琵琶行》以秋夜送客为背景,气氛凄凉而悲壮。琵琶女的出场,打破了这种沉寂,为诗歌增添了一抹亮色,却又在亮色中隐含着淡淡的忧伤。她的羞涩和矜持,也与她悲惨的人生经历相呼应。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两个句子,不仅在《琵琶行》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它预示着接下来琵琶女将要讲述她自己不幸的遭遇,也为读者创造了一种期待感和悬念。
这两个句子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经典名句,不仅是因为其优美的辞藻和精湛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它不仅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心理,还可以用来比喻那些不愿轻易示人,或者事情发展不清晰,遮遮掩掩的场景。例如,一个国家或组织的某些秘密政策,一个人的内心隐秘,都可以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
总之,“犹抱琵琶半遮面”上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不仅是《琵琶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借鉴,其蕴含的深层意义,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反复思考。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也让其成为了后世无数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在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赋予了这句诗句更为丰富的生命力。这句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字本身,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故事和文化底蕴,这使得其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
本内容由用户:hjx_admin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ijixin.com/a/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