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对原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的理解正确的是
正确选项是B.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活动和社会结构”。这一表述准确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范围及其对社会结构的改变。
2. 根据原文“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它缺乏人类的情感、创造力和伦理判断能力”。以下哪项陈述最能体现这个观点?
正确选项是C. “即使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无法像人类一样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这表明了人工智能在情感理解和创造力方面的局限性。
3.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的关系,文中提到“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重复性和机械性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机器取代”。对此,以下哪个说法是准确的?
正确选项是A. “未来可能需要更多强调人际沟通和创造性思维的工作岗位”。这是对未来就业市场的一种预测,强调了人工智能替代效应下职业发展的趋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 对于材料一中的“物联网工程”项目,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选项是D. “该项目旨在实现完全无人化操作,彻底消除人工干预”。实际上,尽管物联网工程提高了效率,但并非完全排除人工参与。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知道
正确选项是B. “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传输依赖于稳定的无线通信网络”。这是两个材料中共同反映的一个关键点。
6.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分析,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以下哪一项最为重要?
正确选项是C.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大量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因此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 在小说《乡村教师》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以下哪些细节最能体现出他的坚韧品质?
正确选项是A. “他每天晚上都在煤油灯下备课到深夜,第二天又早早地起床给学生们上课”。这种坚持不懈的教学态度体现了乡村教师的坚韧精神。
8. 小说结尾部分写道:“孩子们围坐在老师的床边,眼里噙满了泪水”。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感意义在于
正确选项是D. “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深深的敬爱和对即将失去他的痛苦感受”。这是学生在面对老师的病逝时的真实情感流露。
9. 综合全文来看,这部小说是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的?
正确选项是B. “通过对乡村教育和理想的坚守,展示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追求梦想的可能性”。小说描绘了一个虽艰苦却充满希望的教育环境。
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选项是C. “其徒稍众”(徒:徒弟)。这里的“徒”应该理解为“门生”。
11. 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翻译是:“然而,一旦天下太平,礼乐制度得到恢复,那么这些技艺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12. 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探讨技艺在乱世和平治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认为技艺在乱世中有助于生存和发展,而在平治时期则显得多余。
(二)诗歌鉴赏(9分)
13.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诗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心中的愁绪比作“春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心境。
14.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营造氛围的?
诗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这与诗人内心的忧思相契合。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正确答案是:(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语言文字运用(共5分)
16. 下面这段话中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正确答案是“展示”改为“彰显”。“展示”意指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某样东西,而“彰显”则是鲜明地显示的意思。在这个语境中,“彰显”更能突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文(共50分)
17. 请围绕“科技发展与人际关系”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
主题阐释 –
科技发展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极大地扩展了我们交流的范围和频率;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面对面交流减少,社会隔离感增加。 -
作文要求 –
请你就上述现象发表见解,探讨科技发展对人际关系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
评分标准 –
本次作文将从立意明确、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语言流畅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50分。
以上就是江苏省常熟市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性抽测二语文试题的全部答案解析。
本内容由用户:教育先锋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ijixin.com/a/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