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Image

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自然观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自然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感悟,表达了对宇宙天命、生命意义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自然观:

1. 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一思想体现在诗词创作中,表现为诗人常常将自我融入到自然环境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抒发情感和哲思。例如,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体现了诗人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宁静心态。

2. 对山水田园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反映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在这一流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对大地的深情赞美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通过对田园风光的细腻刻画,传达出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人生理想。

3. 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

中国古代诗词往往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即通过描写景色来隐喻或象征作者的情绪和心境。这种方式不仅使作品具有含蓄的美感,也深化了读者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次意义的理解。比如李白的《送友人》,以青山白云比喻友谊的纯洁和美好,令人回味无穷。

4. 生态意识的觉醒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文人墨客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宋代诗人苏东坡就在其诗歌中多次呼吁保护森林和水源,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人朴素的生态文明观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感悟,诗人展现了他们对人生、宇宙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 根据原文“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自然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自然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被视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在诗人们经常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同时也用来表达对社会政治环境的看法。因此,第1题的正确选项是B.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在山水田园诗中,诗人通常会表现出对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他们通过描述田野、山林、溪流等自然元素来营造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以此来反衬都市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生动地展示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以及对友人情谊的真挚。所以,第2题的正确选项是A.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3. 中国古代诗词常运用意象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使得语言既简洁又富有内涵。如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鸟”并非单纯的自然物体,而是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色彩,用以形容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感受。因此,第3题的正确选项是C.使用意象寄托感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北京市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说明——语文卷

4. 根据原文“考试范围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个层级”和“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20%,其他题型占80%左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2024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中,主观题将会占据较大的比重。这意味着学生在备考时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知识点。

5. 从上述信息来看,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汉语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多个方面。其中作文部分尤为重要,因为它占据了很大的分数比例,且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因此,第5题的正确选项是D.作文能力的提升。

6. 根据以往的经验,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往往会结合时代热点话题与社会发展动态来进行命题。这就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关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关心国内外大事,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因此,第6题的正确选项是B.与时俱进的社会观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说选段

夜幕降临,小镇上的人们纷纷回到家中,享受着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刻。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小镇上,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主人公张华是一名年轻的记者,他对这个小镇的历史充满了好奇。为了揭开真相,他决定展开一次深入调查。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线索——一本老旧的日记簿。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发生在小镇上的各种事件,其中包括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鼻而来。他细细品味着每一个字眼,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渐渐地,一个模糊的画面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那是关于一场古老战争的记忆。这场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留下的创伤却从未真正愈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华的调查越来越深入,他也越来越接近那个埋藏已久的秘密核心。最终,当他揭示了这个惊人的事实之后,整个小镇为之震惊。原来,在这片土地之下,沉睡着无数颗参天大树,它们曾经是这片森林的主人,但现在却被无情地封印在了地下。而这个秘密之所以能保存至今,是因为有一群守护者世世代代在这里默默地守候着……

  1. 这段文字选自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作者可能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向读者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2. A. 尊重历史传统
  3. B. 重视文化遗产
  4. C. 弘扬民族精神
  5. D. 倡导环保理念

  6. 张华作为一名记者,他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哪些品质?

  7. A. 勇敢无畏
  8. B. 坚韧不拔
  9. C. 细致入微
  10. D. 以上皆是

  11. 最后一段提到“在这场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留下的创伤却从未真正愈合”。这句话暗示了什么?

  12. A. 战争的破坏力巨大,即使时间流逝也无法完全消除影响
  13. B. 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困扰着当今的人们
  14. C. 和平来之不易,应珍惜现在的安宁生活
  15. D. 以上都是

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0.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指的是什么?

  • A. 饮食不求丰盛,居住环境不必奢华
  • B. 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丰富和舒适
  • C. 强调内在修养比外在条件更重要
  • D. 以上都对

11. “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什么意思?

  • A. 做事要迅速敏捷,说话时要谨慎小心
  • B. 对待事情要勤勉认真,发表言论时要慎重考虑
  • C. 既要积极行动又要谨言慎走
  • D. 以上都对

12. “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指什么?

  • A. 有道德的人
  • B. 正确的道理
  • C. 符合道义的行为
  • D. ABC都可能是对的

13. 孔子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 教导弟子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 B. 鼓励大家努力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
  • C. 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
  • D. AB都有可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 A. 慵懒闲适
  • B. 伤春悲秋
  • C. 欢快愉悦
  • D. 孤独寂寞

15.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两句诗是如何渲染春天的氛围的?

  • A. 通过夜晚的风雨之声,让人联想到春天植物生长旺盛的场景
  • B. 用落花的形象,体现出春天花朵凋零时的美丽和哀愁
  • C. 借助声音和视觉画面,共同构建出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带有淡淡忧郁感的春之图景
  • D. ABC都包含在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 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 (1)《出塞》中借用典故来感慨边疆战乱不断的两句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 (2)《游园不值》中形容春天花开繁茂的两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 (3)《滕王阁序》中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形容秋天傍晚的美景。
  5. (4)《出塞》中表明作者对良将渴望的两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 (5)《游园不值》中透露出作者虽没有进入花园但也感到愉快的原因的两句是:“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7. (6)《滕王阁序》中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激励自己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坚持梦想。
  8. (7)《出塞》中表达希望边境永远安宁的心愿的两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 (8)《游园不值》中描写主人精心打理花园的两句是:“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
  10. (9)《滕王阁序》中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形容才高运舛的情况。
  11. (10)《出塞》中直接提出自己对边防将领的要求的两句是:“但得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
  12. (11)《游园不值》中借景物变化来感叹时光流转的两句是:“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3. (12)《滕王阁序》中用“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来安慰自己失去的机会还可以在未来弥补。
  14. (13)《出塞》中用“葡萄美酒夜光杯”来形容宴饮时的豪迈气氛。
  15. (14)《游园不值》中通过想象未来再次来访的情景来表达期待的两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6. (15)《滕王阁序》中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来形容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
  17. (17)《出塞》结尾用“醉卧沙场君莫笑”来表示战士们即便在战场醉酒也要保持英勇的形象。

本内容由用户:学海舵手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ijixin.com/a/800.html

Like (0)
学海舵手学海舵手
Previous 2024-03-20 14:03:32
Next 2024-03-20 14:04: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