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
2. 运动与发展
- 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政治经济学
1.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市场经济的优点:资源配置效率较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政府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总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 监督权:包括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 我国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遵守宪法和法律。
-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我国的国体与政体
1.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 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其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职权。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1.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 国际关系的内容: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立场:独立自主。
-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以上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构成了学生理解中国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框架。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重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要点,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本内容由用户:智慧园丁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ijixin.com/a/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