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唯物论
-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反过来指导实践。
辩证法
- 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内部存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质量互变原理: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体现量变的结果。
-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两次否定,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认识论
- 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感性认识是浅层次的认识,理性认识则是深刻的理解。两者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 真理与谬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相反。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部分
社会基本矛盾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二者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点: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具有竞争性、平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干预和调节,以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以上是成人高考政治科目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本内容由用户:学术导航员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ijixin.com/a/411.html